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20|回复: 1

历史系学生就业所具比较优势的几点思考

[复制链接]
kiros 发表于 2010-11-14 15: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在中国高等院校中,历史系恐怕是最传统、最冷僻、最不受学生欢迎的系科之一了。这些年高考时,学生们都纷纷填报计算机、财贸、金融等时髦热门的专业,有的无奈被历史系录取,也千方百计地转学换专业。原因很明显,历史系毕业生不吃香,或者当老师,或者搞研究,而搞研究必须是“板凳一坐十年冷”,还要面临漫漫的读硕读博历程。当然这方面不能仅仅怪罪于学生,而是具有社会原因。据我们历史专业学生特别是本科生的亲身体会,当别人一旦得知你是历史专业的学生,马上会问:“那你将来干什么?”
    可以说就业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历史系学生的功利心态和浮躁气氛。但是历史系学生真的在就业方面没有一点比较优势可言吗?我试图对这个问题的做出一点思考。希望能够鼓励师弟师妹们安心地学习、系统地接受历史学科的学术训练,因为我相信这将受益一生;也希望这对于缓解功利心态与浮躁气氛做出自己的一点努力。


1接触较多知识,有利于拓宽知识面和培养复合型人才。
    历史系看似“故纸堆”系,实质上是个跨学科的“全能”系,不仅学习古今中外的知识,而且还接触各类社会科学的各种理论。历史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内容丰富庞杂,这样造成了在某个方面的知识不细,但所知的领域更加大。例如,历史系的学生虽然对作家和文学作品的了解没有学文学的同学知道的,但相对其他学科背景的同学要了解的多,历史系学生虽然没学经济的同学了解经济运作规律,但是也肯定知道“重商主义”、“凯恩斯主义”、“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等概念;世界史的学习使学生能对各国历史和国情有所了解,对各国家关系和国际政治有所了解。我们可以看看历史系的方向,有国别史(包括美国史、英国史、苏俄史、日本史等),断代史(包括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宋辽金史、元史、明史、清史、民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史(包括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民族史、中西交通史、中外关系史等)。虽然这些课不能都开全,但我们至少可以说历史系学习包含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
   这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只要我们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使特点成为优点。一个优秀的历史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遨游于多种门类的学科,获得了比其他专业学生更为广博的知识。同时知识面的拓展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综合性学科优势,有利于培养“快速学就能力”。
    我们的大学教育专业分得太死,法律就是法律,哲学就是哲学,中文就是中文,其他理工科更是精而又精。而历史系却不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史不分家”,其实是“文史哲不分家”。历史书籍里面包括了历史、中文、哲学甚至其他各种门类的学科。例如,大学专业中有政治学,历史学中“政治制度史专题”;大学专业中有经济学,历史学中有“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大学专业中有外交学,历史学中有“中外关系史专题”、“新中国的外交”;大学专业中有国际关系学,历史学中有“战后国际关系史”,历史学中具体问题的分析更离不开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理论成果。其他学科的学习也都追溯学科的历史发展和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条件和具体背景。经济学是当代社会科学的显学,但也是一门历史科学,因为必须在历史进程中研究客观经济规律。
现代社会是个高速发展的“知识爆炸”社会,各种新的知识急速增长,大学所学的知识在工作时或许用不到或许早已淘汰,所以最需具备的能力是“快速学就能力”,需要哪方面的知识就通过几天的学习马上就能具备与应用。而一个优秀的历史系学生,一个本科阶段没有仅仅在一个领域死钻的学生(事实上,本科阶段也不可能在一个领域死钻)就能具备这种能力。

3培养大历史观念,有利于形成看事做事冷静的素质和宏观性的战略思维。
   可以说历史学是除天文学之外的以大尺度时间为单位来思考和研究的一门学问,动辄就是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历史的学习能够使习惯于思考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事件和问题,人的短暂一生,那就是很不在话下了,这就使得他们能够不拘泥于短期利益,比较善于从长期利益角度来确定自己的当前行为,因而有较强的战略头脑。

   另外历史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惯看历史的成败,也有利于形成看事做事冷静的素质,冷静的态度更能让人去理解分析,这正如斯宾诺莎所说的历史的任务在于“让人不悲不喜,而在于理解”。培根也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一个社会需要这种战略性思维,也需要精于计算、注重眼前利益的经济学思维。

4训练“史料眼光”,有利于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缜密大胆的推理能力。
   历史学科的基本要求是论从史出,要求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所以历史研究往往会对史料的使用比较细致谨慎,强调史料的反复多角度求证,就我们熟知的王国维先生就提出过“二重证据法”。这有利于培养历史系学生严谨的态度。光有细致谨慎的态度还不够,因为前人留给我们的只是历史的残片,所以还需要我们有大胆的假设和较强的推理能力,正如胡适先生所提倡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方**。
另外长期的史料考证有利于我们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因为现在生活中很多平常事或物或许在若干年后成为研究现在的历史材料。长期的学术训练能够让学生用“史料眼光”看待事和物,因而能够培养细致的观察力。

5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智商”,也有利于提高“情商”。
    历史学归根到底是一门人文学科,一门研究“人性”的学科。历史学中虽然看似缺少各种理论,但是充满着各种案例(当然新史学开始采用各种社会科学的成果)。就中国传统史学而言,典型的是“案例似教材”,如《资治通鉴》的命名本身就体现了这一点。
   理论学习虽然在现代社会比较流行,在传播的速度上是个优势,但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人性难以量化和模型化,人性能否理论化本身就是个问题。其次理论往往将复杂的人和事抽象成理想状态的简单的模型,但是当人真正去实践时还有非理性情感的参与。这就是炒股专家不能成为炒股高手的原因,当真正买股票时直觉、勇气这些因素也在起着作用。第三理论学习固然有利于提高人的理性思维,但是不利于培养人的非理性情感,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情商,而“理性只是人类情感的冰山一角”,很多研究表明在人的成功因素中情商比智商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案例学习通过描述还原“历史现场”,相对而言优势在于能够接受非理性因素的熏陶。

6知识经济的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历史系学生的比较优势。
    现代社会是个高速发展的“知识爆炸”社会,各种新的知识急速增长。虽然学术界对“知识经济”这个词尚存争议,但知识的重要性谁也无法否认可以说知识成为了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正如农业社会的土地和工业社会的资本。知识的重要性使企业对知识的管理十分迫切,真正的大企业是专门由相关部门进行知识管理,而知识管理的目标是:“个体知识团体化,内隐知识外显化,外部知识内部化 ,组织知识产品化。”人才需要流动但知识需要留住。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对于企业的长足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这在发达国家已经正规,而我国可以说刚刚起步,正在建设过程中。知识管理也有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员工认同感、归属感的增加。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培训业在中国的起步,业内人士的普遍认识是我国培训业发展迅速但现状混杂、需要通过大规模的倒闭兼并的重新洗牌使培训业真正发展。相关研究也表明: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投入1%的财力就能带来7%的收益。而历史学背景的学生在接受历史学的人文主义熏陶后能够在培训方面具有优势,特别是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持续认同、工作态度的持续端正上。一些大的企业也在建立企业大学,如金融界的平安集团,企业大学不仅使员工技能增加,而且还能让员工对企业文化持续认同、工作态度持续端正,更应该创造文化消费,让员工感受到快乐,这正是历史学学生的优势所在。可以说《百家讲坛》便是典型的文化消费,其中很多节目是具有历史学科背景的。
  再者大企业也是需要历史学背景的人才的:跨国公司需要对中国本土国情和文化习惯的深层认识;一个企业正如一个民族,如果想要真正走远,不仅要有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存在与支撑,也需要一些仰望星空、关注星空的人存在,尽管这样的人不多,但是无法缺少。企业提高管理效率既要有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主导,更要有文史哲人文学科的补充,不仅要有技术管理,更要有人文管理,只有人文管理才能给员工以终极关怀与现实关怀。这些因素都要求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有历史学学科背景的人存在。  
眼镜蛇 发表于 2010-11-15 00: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史使人明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